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师尊能不能攻一次第17节(1 / 2)





  想到那条注定要灭世的黑色魔龙,宁承影心中对蛇类充满厌恶。

  他用带着尸气的手抓住小白蛇,看着小白蛇死去,将小白蛇丢出山谷。

  这之后,宁承影踏上征程,他要救师尊!

  就算师尊注定要死,他也要把师尊炼制成活尸。活尸无法离开瘴气而活,那他就让天地间布满瘴气,让师尊可以出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天地之大,无师尊不可去之处!

  画面消失,纳米光点融入玉简内,显然是被玉简吸收了。

  应无愁看了眼正在向活尸转变的宁承影,十分随意地对他说:“承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让这世界变成活尸的世界,为师不阻拦你。但为人处世应该以身作则,在行动之前,你应该先天下而为之。你若不变成活尸,不理解活尸的喜怒哀乐,又如何有权力决定他人的生死。”

  说完这番话后,应无愁拿起玉简,不死心地问了一句:“魔龙对我所行的惨无人道之事,系统只有文字描述,可有影像?我想知道自己究竟经历了什么。”

  玉简僵了一下,光芒重新变回惨绿,显示出“无”字。

  竟然没有!

  应无愁心中懊恼。

  他真的很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不可描述,如何惨无人道?

  作者有话要说:

  应无愁:我是一个会满足徒弟们心愿的好师父。

  众弟子:师父说的是。

  第14章 原则

  宁承影变为活尸的过程并不痛苦,他只是逐渐觉得困倦,实在忍不住打了个盹,醒来后,便成了。

  他艰难地动了动身体,发现自己不需要呼吸了,可以在水下一躺数十年,不必龟息。

  他全身浸泡在液体中也不觉得气闷,但还是想要走出去看看,宁承影抬起手指,指尖才暴露到空气中就迅速出现皱纹,他忙把手指缩了回来。

  宁承影的法力仍在,境界也是元婴期,他运转真元,将浸泡他的液体换为瘴气,让瘴气布满整个山洞,这才慢慢从液体中爬了出来。

  他活动了一下身体,感觉还好,毕竟他在炼制活尸时是完全比照着活人的标准的,身体柔软,行动自如。

  只是失去了世俗的欲望。

  宁承影运转真元,想靠着法力逼自己产生些欲求,却依旧心如止水。

  “这是为何?我明明完全照着活人做了,也成功地将灵魂附着在身体上。根据我的推测,活尸除了不能离开瘴气外,其余应该与活人无异,为何会失去世俗欲求?村子里那些十恶不赦之人看起来挺快乐的呀?”宁承影百思不得其解。

  有不懂的问题便询问师父,宁承影本能地看向应无愁。

  应无愁背对他而坐,点燃了一盏灯,对着石桌似乎在认真研究着什么。

  听到宁承影的话,应无愁转身看向自己这名弟子,黑暗的山洞中,唯有应无愁被一团烛光笼罩着,他身周绕着一层光晕,仿佛他整个人在发光一般。

  加上应无愁认真思索的神情,衬得他圣洁又神秘。

  宁承影望着应无愁,只觉得神魂都被这一幕震慑,战栗由魂魄中激发,他似乎又拥有了些属于人的情绪。

  果然是师尊,唯有师尊,才能让他这个本已失去感情的活尸,重新点燃热情。

  在看到应无愁那一刻,他的心脏都好像恢复了跳动。

  情感迟钝到有点分不清恐惧和喜爱区别的宁承影又敬又怕地单膝跪下,拱手道:“师尊,徒儿悟了!”

  应无愁:“……”

  宁承影这是悟什么了?有什么可悟的?他还没想通魔龙到底如何惨无人道他了,宁承影就悟了?

  罢了,左右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应无愁向来不太了解他这些弟子的想法,沟通时总是出现一些误会。

  就拿三弟子骆擎宇来说吧,应无愁讲述螣蛟一族的故事时,重点明明是幼蛟多么可爱,还会在竹子上蹭鳞片,偶尔会蹭掉一些鳞片。

  正常人听到他说的话,想到的都是潜入螣蛟一族捡点掉落的鳞片回来把玩吧?骆擎宇究竟是如何想到把人家的竹林给拔来一大半,移植到藏今谷的,应无愁至今都无法理解。

  但他作为师父,不能对徒弟们的顿悟视而不见,还是要询问一下,试图关心一番的。

  于是应无愁板起脸,严肃道:“哦,承影悟到了什么?”

  宁承影道:“徒儿一直认为,不管师尊变成什么样子,只要还活着,没有魂飞魄散就好。可当徒儿真正变为活尸后,才明白,我竟然一直想要师尊变成这副不知喜怒的模样,这样实在是……生不如死。”

  “你懂得就好。”应无愁叹道,“为师不是不想活,而是不愿苟活。承影的孝心为师心领了,你自己留着吧。”

  活尸之身,也确实被应无愁还给宁承影了。

  刚看到应无愁的战栗过后,宁承影又变成了失去世俗欲望的样子,他理性地问:“师尊,您方才从我脑海中取出一物,那就是系统吗?”

  说完这话,他语气平静无波地又道:“咦,我可以说出“系统”二字了。师尊,系统是何物?”

  快穿了那么多个世界,应无愁对系统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他用宁承影能听懂的说法解释道:“上界魔修炼制的傀儡玉,植入修者体内,以小利诱之,让修者心甘情愿成为魔修的傀儡,助纣为虐。

  “傀儡玉往往会利用修者心中最想达成却又无法实现的事情诱惑,先骗修者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放松修者的警惕。

  “修者觉得这些小事小任务不值一提,随手做了,却能得到远超想象的收获,而且这收获往往看起来有可能帮助修者达成心中所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