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51节(1 / 2)





  早已经历过不少次洪水的百姓, 他们很明显的发现了几年的洪水来得比往年更加迅猛, 水势也更加浩大。虽然这近一年知州大人一直带着他们修建水利,来阻挡夏季可能会到来的洪水, 但是现在他们看着这样猛的水势,还是免不了忧心着。这万一洪水将堤坝冲塌或是冲过了堤坝,他们今年注定是损失惨重, 地里的庄稼全部都得难逃一劫。

  还好,今年建起的堤坝起了它们应有的作用, 尽职尽责得挡住了汹涌而来的洪水。大半天下去了, 也没见洪水有要越过来的趋势, 这让在一旁一直紧盯着洪水不敢眨眼的百姓们终于放下了一点心。

  洪水估计还得过两天才会散去, 而百姓一直在这边盯着也早晚会吃不消。所以杨云清派人去告知百姓, 尽量安抚他们, 让百姓放下心, 安心归家过日子,这边他会派人一直盯着的。

  百姓对于他们的知州大人,还是十分信任的, 见知州大人发话,也都三三两两的散去了,这个时候,观景台这边之余杨云清还有付通判他们这些官吏们。

  “洪水水势现在虽然不见减小,但是也不见增大,本官估计着再过一两日洪水就该退了。这次沔阳能够避免掉洪水带来的灾祸,也多亏了诸位这近一年来的辛苦操劳了,待手头上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我便在州署宴请诸位,让大家一起放松放松。”杨云清对着付通判他们说道。

  “多谢大人了,不过这一切还是因为杨大人您,若是没有您,我们这些人恐怕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连自己该干什么都不知道呢!”付通判道。

  他当时的眼光果然没错,杨大人虽然年纪轻,但是却是个能干大事的,现在这不到一年,就做出了这么多桩大事来。他现在是最受杨大人器重的,平时该他负责的事情也有不少,而越是相处他越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就跟白活了一样,杨大人年纪比自己小上十几岁,但是手段却老练果断,他经常还得从杨大人那里学习不少经验,果然,就算沔阳这边穷弱,但是这么年轻就能被调任到这里当知州的怎么可能没有点手段呢。

  又过了一个星期,这边的洪水终于退了,水位也在慢慢的下降,大家原本还稍微有些紧绷的心终于完全放了下来。

  许多百姓高兴地差点流出了眼泪,多少年了,他们忍受着洪水的侵扰多少年了!这些年来,他们隔个几年便得受上一次大灾,其余的小灾也是年年都有,多少人因为洪水,家里的良田被淹没了,又有多少人在洪水中妻离子散!洪水可是把他们害苦了!

  一个百姓感叹道:“唉,若是杨大人能早点来咱们这,咱们或许以前就不用受那么多的苦了,还好圣上给咱们这里派了杨大人来!”

  “是呀,幸亏杨大人来了,不然这样苦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辛辛苦苦种庄稼,不是颗粒无收就是损失大半。而今年终于能有一个好收成了。”另一个百姓激动道。

  而这个时候,大街小巷发生了无数次像这样的对话,在百姓他们眼里,这杨大人就是上天专门派来拯救他们来的,他们恨不得在家里给供个牌位。

  还好杨云清发现了苗头及时阻止了,这样的盛情他实在是承受不住。

  因为今年的洪水来的太早,在这之前,杨云清还没有来的及带百姓把分洪区和蓄洪区修建好,所以现在洪水过去了,这个自然也要继续修建起来了。

  不过这个倒是不必着急,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夏季虽然汛期还没有过去,估计后面还会下几次大暴雨,但是像现在这样大的洪水应该不会来第二次了,就算回来,水势也不会大到哪里去的,现在已有的长堤大坝完全可以挡住它们,所以这分洪区和蓄洪区不必像之前几个月一样,十分着急的建了,这个在下一年讯期来的时候建成就可以了。

  杨云清他分了一部分的人去修建分洪区和蓄洪区,剩下的一部分的人他又调去修建“下水道”等设施。沔阳这边因为地势平坦的原因,要是下暴雨有了积水就很难排出去,然后涌进百姓的家里,甚至城里地表上也会变得像河面一样,让人寸步难行。所以在沔阳这边修建排水的“下水道”等设施就很必要了。

  不过虽然要干的事情很多,但是却一直没有缺过人手,人手资源十分充沛。只是虽然人手充沛了,但是随着要修建的地方越来越多,这经费就慢慢变得捉襟见肘了起来。

  因为现在的天气原因,经常下雨,工厂那边的生意自然也就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往外运输的时候就只剩下了陆路这个选择,所以销量也就小了不少。

  自然而然,这每月送来州署的银子也就变少了。还好杨云清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经费那边刚刚有了缺口,就自己掏腰包填上了。

  其实若是在一个富庶之地,就算是像祁县刚开始的那样也行,杨云清他都能组织出一场募捐来,让那些富商捐些银子来充当经费。而那些捐了银子的富商,以后可以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碑上立在州署门前嘉奖。这个对于普通百姓尤其是商人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这也算是光耀子孙的好事了,只需要付出一点银子来,他们怎么不会心动呢?

  但是现在沔阳这个地方,能称得上富商的还真的没多少,仅当地富商捐出的银子,估计连最后所需要的经费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样一来,让杨云清再去耗费心力组织一场募捐,还不如他省些功夫自己掏腰包呢。

  不过尽管这样,银子还是不嫌多的,杨云清他干脆就让人贴了告示,让本地的富商还有百姓若是财有余力的,就来州署门口这边捐献一二,多的不嫌多,少的不嫌少,但凡只要尽上一点心意就行。而这些捐献过银子的人,这名字也都记在州署门口的红榜上,以后也会口头嘉奖一番。

  因为杨云清没打算在这次募捐上费多少心力,他打算能募捐到一点够来服徭役百姓的伙食费就行,所以这件事就交由了一位典吏负责,他又忙着去带着百姓继续修建水利了。

  “诶!没有想到这几家居然能捐献出这么多银子,我倒是没有想到!”杨云清看着典吏送过来的募捐名单说道。

  第115章 丰收与喜悦   杨云清现在说的这几家……

  杨云清现在说的这几家, 就是当初他刚来的时候收拾的那几家。被杨云清收拾完了之后,这几家都是元气大伤,彻底龟缩了下去, 不敢再惹事。

  “大人, 因为没有见到您的面,那几家让下官给您带句话, 说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家以前犯的错误,现在捐出的这点银子, 就当是他们的弥补了, 然后还说希望大人能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典吏向杨云清转告了那几家说的话。

  这几家他们虽然对杨云清这个知州心里是有怨恨的, 但是这又能怎么办, 他们又不敢得罪。而且看着原本那几家远远不如他们的商人,现在因为和杨知州合作, 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家业眼看着过不了一两年就要赶上他们了,他们的内心能不嫉妒?

  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明显可以看出来跟着杨知州有肉吃,以前的那点仇恨, 他们也愿意暂时先放下了。而且自从那次之后, 他们几家的家族内部也来了一次大换血, 这才换上去的人对于杨知州的恨其实也没有多少, 相反之前若是没有这一番大动作, 他们还不一定能上位。

  现在他们趁着这次募捐多捐点银子也是想趁机卖好, 向杨知州表表忠心, 希望这以后能对他们的印象有所改观。

  杨云清他也大致能够猜出这几家的意图,他没有多说什么,就道:“嗯, 我知道了,若是见了他们,就和他们说,看他们以后的表现再说吧。”

  杨云清现在对这几家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恶感了,横竖原来犯了罪的人该抓的已经抓了该判的也已经判了,现在这几家掌权的,也不是原本的那些人了。若是他们能够改过自新,杨云清他也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是,下官知道了。”

  那几家人从典吏的口中知道杨知州的答话后,也明白了杨知州的态度,在这之后,更加卖力了,甚至还派家丁去那边帮忙,就想着杨知州能够注意到他们,快一点宽恕他们家族以前做过的错事。

  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不像洪水来临前那么急了,杨云清他虽然每日都要出去,但是到底是比以前要轻松一点,不需要每天火急火燎地从这边赶往那边,到处都是紧急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

  而且现在他只要一出去,必然会遇到热情的百姓给他塞东西,也都是自家种的蔬菜瓜果,不值什么钱,但那些都是他们的心意。杨云清几次表示不收,但是没法子,不收百姓就拦着不让走,非得他收下才行,杨云清最后也妥协了,只能收下了。

  但是这家给一点,那家给一点,积少成多也有不少了,杨云清他也吃不完这些蔬菜瓜果,最后干脆就把那些送去给那边参加徭役的百姓做菜加餐了,这大概也是一种另类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

  今年没有洪水来犯,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可以说是大丰收了。而且沔阳这边,本来就是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只是因为洪水才会落到常年损失惨重、颗粒无收的地步。现在没有了洪水的威胁,几乎是肉眼就可见出庄稼的丰收来。

  现在到了秋收的时候了,杨云清就把水利工程修建这边的进度先停了,让百姓回家秋收去,反正水利这边不急于一时。而且百姓已经很久没有丰收过了,想必现在心里也盼了好久丰收的时候了。

  百姓忙着秋收了,杨云清每天呆在州署里和官吏们商讨事务,不用往外面跑,也轻松了一点了。心里有时候也希望百姓的秋收再长一点,好让他多休息一段时间,他从去年来的时候道现在为止,就没正经休息过多长时间,特别是前几个月,他忙的要死。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现在也不是休息的时候,等百姓忙完了,他这边还得接着进行下一步,为了让沔阳赶紧发展起来,他可不得一直围着百姓转吗?

  丰收了,百姓早就盼了不知有多少年了,以前的糟糕日子可算是过去了。虽然秋收的时候很累,但是百姓都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有使不完的劲,不到十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已经收好了。

  百姓都知道他们今年能过上丰收的日子都是因为他们的杨知州,心里不知有多感激。于是在丰收完了之后,不知是谁起的头,忽然仿佛约定好了一样,纷纷每家捆上一捆麦子送到州署门口。没有几天,州署的门前就已经堆满了,连州署的大门都差点没地方进去了。百姓大概也摸清了他们这个知州的脾性,知道他不会怪罪他们,纷纷都大胆了起来。

  “知州大人,看来百姓很爱戴您啊。你看这没几天,咱们州署的大门外就堆满了,这情景下官还是第一次见到啊!”付通判笑着道。、

  现在连带着他们这些官吏,每次出去一遇到百姓,都会被问好,也经常被塞东西到怀里,甚至有时见他们走累了,还会让他们进去坐坐歇歇脚。这以往几年,杨知州没有来的时候,他们哪里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付通判说笑了,这可是也有你们诸位的功劳,这一年来大家不是也都为百姓做了不少事吗,百姓对你们做的都是看在眼里,心里对你们诸位也肯定是感激的。”杨云清他心情也不错,笑着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