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74节(1 / 2)





  在徐皇后眼里,这皇室就跟普通人家一样,甚至比普通人家更加和睦,小姑子和善,婆婆宽和,丈夫忠贞,这便是天下第一好家庭了,她自从嫁给陛下之后,从未有一日后悔过的。

  而凤阳那边从徐皇后这边大殿出去,便径直去了太后那里。

  太后那里得到皇后有孕的消息可是比凤阳早的多的,这个时候徐皇后身边那几个精通医理和妇人生产的嬷嬷便是太后才派过去照顾皇后的,她对皇后这一胎是很重视的,毕竟这也是儿子成婚五年才得来的子嗣。

  之前皇后一直未有孕,太后也是忧心过的,而且她这心里也是想抱孙子和孙女的,只是这心里想是一回事,表现出来的又是另一回事。当年先帝便因为她成婚十多年一直只有凤阳一个女儿,这才背弃誓言纳了后宫,后来又独宠魏贵妃。太后知道那种滋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就更不愿让皇后经历当年的事情,既然儿子做下了要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决定,那就不要反悔,这个也是成婚之前儿子亲自跟她这个母后说的。她之后也更是不着边际地敲打着儿子,同时也一直安慰皇后这个儿媳在子嗣上不要着急,照顾着这对夫妻俩。

  不过现在还好,皇后有孕了,不管是男是女,她和皇帝都有孩子了,也可以让她这个祖母感受一下带孙子的乐趣,皇后那边也不必偶尔为子嗣担心了,毕竟平时就算她和皇帝再怎么宽皇后的心,一直没有子嗣,皇后不管怎样也是会偶尔想个一二,不像表面那样完全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而除了皇后有孕的事情,还有另外一件大喜事,太后对着风风火火进来的女儿凤阳笑着道:“你舅舅他这是终于愿意成婚了,可真儿个是双喜临门啊!”

  第177章 林将军成婚  凤阳的舅舅就是林将军,……

  凤阳的舅舅就是林将军, 在军中威望很深,说是大周边关的定海神针也不为过,杨云清之前去边关的时候, 也是多蒙林将军照顾。

  而林将军这么大年纪还不成婚, 一直是太后的心病,这个时候突然收到了来信说要结婚的消息, 这可不是件喜事吗?而正好这个关口皇后也怀孕了,可不就是双喜临门了吗?

  林将军要娶的人是军中另一位将军的女儿, 姓尚, 比林将军小十五岁左右, 曾经嫁过人, 不过年纪轻轻丈夫就去了,然后守了寡。尚娘子守寡之后就从京城来了边关, 也算是回了娘家。因为她本就是将门虎女,手里也有几分真功夫在,到了边关, 在说服了父亲之后,跟着兄弟一起进了军队。

  一开始还是在兄弟身旁帮忙做点琐事, 后来因为女扮男装上了战场立了功, 她父亲妥协让她以军功也在军中领了职位, 做了个副将, 而其他将军还有下属与尚将军也有些交情, 对此也没有说些什么, 因此尚娘子就这么成了一位军中女将, 到现在也有六七个年头了。

  这次尚娘子能与凤阳的舅舅林将军相遇也是巧合。尚娘子的父亲尚将军因为调令,要过来跟林将军共事一段时间,而尚娘子自然也是跟着一起过来了, 然后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林将军就与尚娘子两个人看对眼了。、

  两个人一个是大婚男中年,一个是守寡女将军,这么一看也是蛮般配的,谁都不用嫌弃谁,所以军中当时看出点苗头的其他人也就把这对有情人给撮合了一番,最后也果然是如大家所想,这两人在了一起。

  林将军之前一直未婚也是不想耽误了其他小娘子,让人家守寡,而且边关生活艰苦,他也不怕其他小娘子受不惯,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他一直呆在边关,也没时间跟小娘子谈情说爱,所以就拖到了这个老大不小的年纪。

  而尚娘子不同,她与林将军都在军中,甚至尚娘子也是上过战场的,这也就没有了适应不了边关艰苦生活的说法。而且两人都在军中一起共事,虽然这军职不同,但是相处的时间也是不少的,林将军也不用担心因为一直在军中忙于军务,冷淡了妻子,因为尚娘子现在也是少有的一位女将军,为了做出一番成绩来,不让男人看轻了,她每天的事情也是不少的,两个人半斤对八两,忙起来谁也顾不上谁,也就省去了互相抱怨没时间陪对方的这个环节。

  总之说了这么多,林将军跟尚娘子两个是刚好配上了,双方虽然都有点缺点,但是条件正好适合对方,这最后能走到了一起也就不奇怪了。

  按照太后的意思,兄长林将军成亲自然是得大办的,她对尚娘子倒是没有什么要求,总归兄长喜欢就成,而且好不容易现在兄长松口愿意成亲了,这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要是再要求点别的,她兄长和尚娘子掰了,估计她兄长这得单身到老了。现在能让她兄长愿意成亲,太后其实还是有点感激尚娘子的,就算她是已经成过一次婚的,在太后眼里也都不算什么了,兄长身旁能有个知冷热的陪着就好。

  只是林将军可能早就料到了太后的想法,在信里直接说了,十日后就在军中由士兵和其他将军的见证下成婚,大婚一切从简,毕竟边关那边想要大办也有些困难,而这些也都是与未来的妻子尚娘子一起商量好的。

  这信虽是太后昨日拿到手的,但是从边关到京城这边少说也得一个月,这信上说的是十日后成婚,现在信送到了,估计那边人也已经成亲了。这样太后也没有办法了,不过总归是欢喜的,只能到库房里多挑选一些东西,送去当作是兄长的成婚贺礼了。

  而凤阳听了也是替舅舅高兴,舅舅身边终于能有个人陪着了。其实原本凤阳还打算,要是舅舅这辈子都不成亲,她就让安哥儿替舅舅养老送终,小辈在身边陪着总能过得开怀一点,但是这总归没有有个伴陪着来的好。

  而那位尚娘子凤阳也是见过的,以前尚娘子第一段婚姻是在京城里成的,那个时候尚娘子也是经常出来走动的,因为尚娘子那男儿一般的性子,凤阳对她印象很是深刻,甚至还曾在几位小娘子背后讥讽尚娘子“没有一个女子的样子,娶到尚娘子的那位公子可真是倒了霉”的时候,出言训斥了那几位小娘子一番,那个时候倒是没有想到过了这么些年,尚娘子居然能成了自己的舅母了,这也算是一番缘分了。

  而杨云清他算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因为昔日蒙林将军多番照顾,这贺礼总是要送的。杨云清想了想,最后以祝贺林将军新婚的名义,给边关将士捐了二十万两银子的军饷,这银子是直接派人送到林将军手上的,半点没有折扣。不像朝廷拨款那样,经过了多人的手,不管怎么样都会被剥下一层油水来。

  而林将军收到这二十万两银子的时候自然是高兴的。若是杨云清直接送林将军银子,别说二十万两了,就是十万两他都不一定收,但是这次送来的二十万两银子却是送给全军将士的,林将军就算是为了将士们也不会拒绝,而因为这个外甥女婿,林将军现在回京的时候看着以往不太对付的文官们都觉得顺眼多了。

  别说,杨云清在边关将士这边的声望还挺高的,提起杨云清,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不提先前那么一遭,杨云清靠着炸|药,和林将军一起打的周边的胡人不敢再来犯,光是三年前杨云清派人出海寻来了红薯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的事情,就足以让边关将士对杨云清感恩戴德了。

  以前边关的将士可以说是缺衣少粮的,有时候为了边关将士能吃饱点,不少将军都不得不分一拨将士轮流去耕作,一边操练一边干活,但是这样也只是能吃个半饱而已。而自从有了这红薯土豆,国家的赋税征派的容易了,国库也丰盈了,而且因为这两样产量高,朝廷每年这两年拨饷的时候也异常爽快,红薯土豆一车车运到军中大营,堆满了仓库,将士们也是久违的过上了天天吃饱的日子。而他们也自然知道这土豆红薯是哪里来的,自然也就是对杨云清止不住地感激了。

  安哥儿生辰之后就去国子监进学了。

  第178章 接风洗尘   因为杨云清和凤阳打算让……

  因为杨云清和凤阳打算让安哥儿他过了生辰之后就去国子监进学, 所以安哥儿的生辰很是大办了一番,而原本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为了低调还有避免麻烦,那些送上门请参加各种宴会的拜帖几乎都是回绝了的, 凤阳也少有参加宴会的时候。

  所以, 那些想要跟杨云清这个次辅打上交道的那些人基本都是找不着门路。因而对于那些找不着门路的那些人家,安哥儿的这次生辰是个好机会, 毕竟杨云清请了好些人来。为了能让杨云清这个次辅对自己留下点印象,那些收到拜帖的人家很是尽心准备了一番, 送给安哥儿的生产贺礼都是花了不少时间准备的, 有的人家就算是不想巴结上杨云清这个次辅, 那也是更不愿意得罪了, 这贺礼自然也不可能敷衍了去。

  当然,他们也知道, 要是贺礼太过贵重,杨云清在生辰宴会之后肯定是会退回去的,这个贺礼也就自然送不上去了, 再者杨云清自己身家本就丰厚,也看不上那三瓜两枣, 所以大家要是和杨云清比财富还真的是比不了, 而且那些财富还都是合法所得, 交了赋税, 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 跟贪污受贿没半点关系。所以这送的贺礼就算是再贵重, 在杨云清年里大概也是不稀罕的。

  所以大家送给安哥儿的生辰贺礼几乎都是以精巧为主, 力求表现的尽心,倒是并不图多么贵重。大家这么尽心的准备安哥儿的生辰贺礼,也是想到时候贺礼能够得到安哥儿的喜欢, 能让杨云清对他们这个送礼的留下点好印象,以后也能多提携提携。再者,能给杨云清这个赐福送礼的机会实在是不多,平日根本找不到机会,安哥儿这次的生辰贺礼也是一个能光明正大送礼的机会,他们自然是得好好的把握一番的。

  而这次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收到杨云清送去的帖子,能来参加这次的生辰宴的,那些没有收到帖子但是也想趁着这个机会上门在杨云清这个大权在握的次辅眼前露一露脸的也不在少数。因为一张帖子也没规定能带几个人,一般家眷多带几个也没什么。而那些没有帖子的人便打上了这个主意,七拐八拐找那些收到了帖子有些关系的人家蹭关系,希望也能一起跟着进去,甚至是不惜给点银子。

  当然这样成了的人不多,大多数的收到帖子的人都不会轻易松口,毕竟到时候如果把人带进去了,带的人要是真的惹出了什么事情,他们这个带人进去的也是要负责任的,他们可不想为了一点的银子就担上这样的风险。

  而有些人因为与那求上门的人有些交情,没法拒绝,便只好带上了,不过也是千托万嘱,让跟着去的人要小心行事,不要张狂。

  因为安哥儿生辰过完要去国子监进学也是一件大事,杨云清也就在生辰宴上顺口说了。但是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这儿之后,有些原本没有打算那么早便把家中孩子送进国子监的人家也都起了心思,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家孩子送进去,倒是能与安哥儿一块读书,看看能不能从小培养出一点交情来。

  其实也不怪有些人家会有这样心思。杨云清作为当朝次辅,现在只有安哥儿这么一个嫡子,现在也六岁了,后面就算是有了次子,倾斜在安哥儿这个嫡长子身上的资源也不会少,更别说安哥儿还是第一个孩子,不管怎样都是会认真教养的。

  再者安哥儿还是凤阳公主的亲子,当今圣上唯一的外甥,太后跟前最喜欢的小辈,不说杨云清这个父亲身上以后可能会传袭下来的爵位,安哥儿自己本身便又爵位,可以说是出生便到了人家的终点线上,以后的前途辉煌是看的见的,进入朝堂之后估计就会被委以重任。

  比起那些还在为能不能承袭爵位的勋贵,还有要辛苦打拼还不知道能不能得个一官半职的大臣来说,安哥儿虽然年纪小,但是这命好的着实是让人羡慕地紧。

  而家中的孩子这个时候一起送进国子监,要是能够跟安哥儿玩到一起去,成为好兄弟,以后进入官场也能有个相帮的,而且若是安哥儿在陛下这个皇帝舅舅面前随口提上一嘴,说不定陛下对人有了印象,以后陛下在用人的时候也能想起,授个一官半职的。

  总之,因为安哥儿今年要到国子监进学,这一年国子监年纪小的学生入学人数比起往年很是增长了一番。而国子监祭酒一开始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一开始见到今年有这么多要入学的还有些奇怪呢。毕竟往年虽然也有人家是趁着孩子年纪小就送进来的,但是却也不多,每年就那么小猫三两只,可今年来的可是往年的好几倍呢!

  不过这后来却也很快反应了过来,知道了那些同样这个时候送家中孩子进国子监的大臣的心思,明白了他们打得主意。

  但那些送孩子进国子监的大臣也都不是傻子,硬要着孩子去讨好安哥儿,那样不仅太刻意了,也容易适得其反。他们只不过交代孩子不要得罪安哥儿,其余的也就没有多说了,要是能玩到一起就是赚了,玩不到一起不得罪也没有关系,顺其自然就好。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大臣都是这么想的,不少大臣自己在朝里也是有能力的,在陛下面前也有些脸面,自然是不用让家里年纪小小的孩子去与另一个孩子套交情,他们用不着。有的大臣这个时候送孩子进国子监纯粹是看着其他人家都在今年送孩子进去了,同龄的孩子多,今年也一起跟着送进去不愁孩子没有人陪着。不然这等着过两年再送,人家先前已经在国子监里上过两年学的都熟悉了,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抱成了一团,后面才来的,也很难融入进去,容易被孤立,独来独往。

  而杨云清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他对安哥儿很是放心,他相信以安哥儿的眼光,应该能从中找到真正能玩到一起的朋友,不至于随随便便就给人蒙骗了。而且安哥儿可是比同龄人聪明许多,到时候还不知道是谁骗谁呢!所以杨云清是半点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下午散朝之后,杨云清早早地回了府,脱下官服换了一身常服然后就让府里的下人套了马车,然后去了酒楼。此去的目的便是给回京述职的楚嘉泽和王向松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