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章(1 / 2)





  更深远的影响,陈安却没有意识到。袁世凯的梦想,终于在中国大地上消散殆尽了。一旦签署这个法令,陈氏家族就势必要超脱出来,成为军政府相制衡的一方势力。

  一家天下的格局终究不是大势所趋。

  曾经因为刘师培、李燮和出现在北方军政府,而隐隐约约在甘疆蒙三地出现的萌芽思想,自此再次被掐断了。

  既然有了制衡的念头,自不可能再有什么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闹剧了。

  北方日报第一个反应过来,得知北方银行获得类似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职能后,使用了一小块方框写了一段通讯,然后在头版头条竟然全文照搬了大能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甘疆蒙三地,哦不,现在应该是甘疆蒙藏四地了,所有订阅传看北方日报的人都纳闷了,没听说还有人要复辟呀?

  但是,有心人将那一小块的方框内容和这版头条结合结合,很容易的得出了另一个结论。

  大学里的刘师培,仔细地再三阅读了这两篇文章,良久之后,放下报纸,眼神迷茫着看向北方,叹息了几句,“汉室,汉室呀。”

  远在赤塔的李燮和也看到了这一版报纸,已经不愿对政治发表任何意见的他,仍然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只是说得比较轻,旁边的副官都没有听清楚。

  更多的人,却是只觉身心一松,长期遮遮掩掩在北方军政府内部的蟠龙印迹终于消散了,以后的盾形蟠龙只是北方军的军徽,不再蕴涵其他的含义了。

  美国人很快就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甚至专门向陈安发来贺电,为又一个类似他们的金融体系构造的新同伴而祝贺。

  英国人没有任何表示,他们是王国,虽然银行也是私人的。

  关内更是没有任何回应声,军阀大战已经开始了,先是直系、皖系、奉系,然后是滇系、粤系、川系,再是吴光头、阎老西、冯大胆等等,纷纷上台走马。

  但是在国粹学派的影响下,北方军政府最后的走向,并不是全盘西化。几十年后,在南亚某半岛要地,一个同样以华人为主体的小国欢呼独立,这些睿智的开国元勋们学习的对象就是北方军政府的体制。

  第一六八章 特别行政区

  既然北方银行可以发行等同于硬通货的货币,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超额发放的,陈安自然马上就运用起来。

  从民国二年陈安夺取甘肃开始,通过五年铁路建设,布政司衙门前后获取了大约五千多万银元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甘肃等地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二亿五千万银元,而这些新增加的财富绝大部分是存入北方银行的。

  北方银行每年还经手军火交易款项至少一亿五千万银元,其中一半也是存入银行,然后当做军费列支的。

  高达三亿二千多万元的存款余额,足够北方银行放出二亿六千多万的贷款,实际上也就是新增了这么多的货币发行量。这还是不计算重复存贷款规模的情况下。

  北方银行卷第三次改版,现在应该叫做北方币了,或者按照民间的通俗称呼叫做龙元。陈安拍板使用长城等风景名胜作为背景,正式发行北方币,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种面额,其中的一元仍旧使用最初的天池景色背景。

  后来民国的广东政权初步统一关内后,迫于财政危机和金融秩序混乱,也开始货币改革,停止银元流通,发行当时同等于银元价值的法币。而法币的造型和面额,就是参照了北方币,只不过增加了五百元的面额,以及发行银行名称不同罢了。

  至于在此之后,广东政权开始滥发法币后,法币上的背景就干脆改为了孙大炮的头像,大概是寓意从此之后通货膨胀就一炮千里之意吧。

  而龙元的发行规模则一开始就受到了限制。

  不仅是因为北方军政府手中的黄金库存并不是很充足,银元价值又一再贬值,更是因为陈安在签署发行货币法令的同时,明确注明了军政府向银行贷款规模始终不得超过十倍当年财政收入。

  根据民国六年的财政收入水平,北方军政府最多可以获得一亿六千万龙元贷款,加上已经筹集到的一亿五千万龙元债卷融资,民国七年的财务危机终于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甘疆蒙藏实在太穷了,以至于北方军政府民国六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一千六百多万龙元。

  而宣统三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的时候,满清朝廷全国预计财政收入是二亿九千六百万两,预计支出需要三亿一百万两。折算起来,当初全国岁入就高达四亿一千四百多万龙元。

  陈安、彭英甲等人奋斗五年后,布政司的收入也不过是当初腐朽满清王朝的零头而已。

  相比于以前,却又是好得很多了。

  北方军政府所属的甘疆蒙藏地区,陈安为了加强管理,按照传统习俗,划分成了甘肃、青海、南疆、北疆、漠南、漠北、唐努乌梁海、前藏、后藏等九个小省区。但是,大量关内移民涌入后,仍旧按照关内的传统叫法,叫做四省九区。

  地名都是人叫多了才有名气的。很快,这个更简单易懂的叫法流行起来,甚至连北方日报、军政府内部都开始使用这种称呼。

  最后,无所谓的陈安妥协了,直接将九个小省区改成了特别行政区,但是却没有恢复大行省的设置。

  甘疆蒙藏四地正式成为北方军政府的官方文字,虽然并没有这些行省机构。只是另一个地区,也就是夹在这其中的西套蒙古就非常难受了。

  西套蒙古地区,虽然归属于中央政府直辖,但是东被甘肃的宁夏府挡住,南是甘肃兰州地区,西是新疆,北是蒙古,简直就被北方军政府围住了。

  当年,陈安有意的将外蒙古残军赶进了西套蒙古一带,以后又经常用清剿外蒙军残部的名义,多次进入西套蒙古地区。

  西套蒙古一带的蒙古王公真是欲哭无泪呀。现在哪还有什么外蒙军残部呀,即使有也是被陈安打怕了的蒙古人呀,外蒙古都在军政府的辖区内了,何必这么赶尽杀绝呢。

  几次打击之后,西套蒙古一带都已经非常老实了,甚至不少明眼人向北方军政府提议划归甘肃管辖。但是从来都是先下手为强的陈安,这回却始终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民国六年末,北方军突袭伊尔库茨克,从甘肃运送军火到蒙古就成了一件后勤大事。北方军召集大批民工,从已通火车的宁夏府出发,横穿西套蒙古,紧急修筑了一条连接漠南的后勤补给线路。

  为了这条后勤线路的修筑和输送安全,北方军政府正式和西套蒙古签订了一个借路协议,规定线路左右三十千米之内暂归北方军负责管辖。西套蒙古那些被召集起来的王公贵族,没有人敢提出异议,马上签字同意了。

  结果这份忘记了填写有效期的协议生效后,西套蒙古就硬生生被北方军政府控制了一条六十千米宽的长长区域,和关内其他地区的联络彻底切断。

  不过也无所谓,西套蒙古已经打定主意要投靠北方军政府了。

  几年之后,等到北方军和苏俄的战事结束,也终究没有人提出这份借路协议是否需要终止的问题,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西套蒙古,以及北方军政府,都心照不宣地将这块飞地划给了北方军政府。

  西套蒙古最后成了北方军政府的第十个特别行政区。

  当然也是有后遗症的。民国中央政府在地图上,自然是包括北方军政府的,也不知是疏忽还无意,西套蒙古地区竟然被直接划给了甘肃省治下。

  第一六九章 彼得格勒

  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旁边的一个小工厂宿舍,黄炜等赴俄民工正惶恐不安的聚集在一起,围着火炉悄声说着。

  现在世道太乱了,每天街上都有人演讲,或者抗议示威,更有人被警察甚至军队抓走。今天早上开始,更是彻底乱了,街上到处都是乌拉乌拉的声音。